搜索
昆明殡葬管理新规实施:推动绿色文明殡葬,保障群众合法权益
2025-09-12
>殡葬服务收费透明化、生态安葬方式多样化、祭祀活动文明化——昆明殡葬管理正迎来全新变革。
近日,昆明市根据国家及云南省**政策精神,结合本地实际,推出了一系列殡葬管理新举措。这些新规涉及殡葬设施规划、服务标准、收费透明度、生态安葬等方面,旨在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业管理,减轻群众负担,倡导文明节俭、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。
01 殡葬设施规划管理
昆明市明确禁止在特定区域新建公墓。这些区域包括铁路和公路主干线规划控制区、水库、河流堤坝管理区域、**水源保护区、城市公园、风景名胜区等。
特别是滇池周边面山分水岭以内区域,也被列入禁止新建公墓的范围。上述区域内现有的坟墓,除受国家保护的革命烈士墓、知名人士墓及其他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古墓外,应按规定期限迁移或深埋,不留坟头。
昆明市正在编制《昆明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(2025-2035年)》和《昆明市“十五五”殡葬事业发展规划》。旨在优化殡葬服务供给,完善殡葬设施体系,进一步规范殡葬用地管理。
02 服务收费透明化
针对殡葬服务收费不透明的问题,新规要求殡葬服务机构**必须公开公示所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。遗体接运、存放、告别、火化、安放(葬)等各环节的服务项目、收费标准、商品价格应当公开公示,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提供高价服务或附加项目。
签订服务协议前需逐项说明项目收费,避免诱导消费。殡仪服务场所要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务流程、收费标准及依据、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等信息。
03 规范公墓墓穴占地面积
昆明市对公墓墓穴占地面积进行了严格规定:骨灰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;遗体公墓墓穴的占地面积单人墓不得超过4平方米,双人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;公墓墓碑高度不得超过80厘米。
这些规定旨在遏制墓地资源浪费现象,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。
04 生态安葬与文明祭扫
新规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,引导行业减少对土地资源占用,推动殡葬业向绿色、环保方向发展。骨灰海葬、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得到鼓励和支持。
《骨灰海葬服务规范》明确要求:“骨灰专用器皿应满足环保和可降解的要求”,并及时回收海葬祭祀专用物料中如包装纸、花篮等不入海的物料。
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撒放骨灰,骨灰海葬需要征得民政、生态环境、海事等部门备案许可。
对于祭扫活动,新规倡导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。禁止在街道、公路、广场等公共场所停放遗体、搭设灵棚、游丧以及焚烧、抛撒冥币、纸钱等行为。
在坟山墓地进行祭祀活动时不得使用明火。
05 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
为保障遗体和骨灰安全,《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》规定殡葬服务机构应**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**。
遗体和骨灰流转各环节应及时核实、上传追溯信息,确保信息真实和完整,从遗体接收至骨灰安放(葬)的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有效追溯和追踪。
对采集的关键追溯信息要进行整理、备份和归档,并满足监管部门、殡葬服务机构、治丧群众等不同主体的查询需求。
06 网络祭祀规范
随着科技发展,网络祭祀日益普及。新修订的《网络祭祀要求》对网络祭祀平台提出了明确规范:平台应具备用户和被祭祀人实名身份认证及审核管理功能,并尊重逝者名誉和隐私。
网络祭祀平台不应设置游戏、购物等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功能。用户在平台发布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应展现庄严肃穆、文明健康的信息。
不能利用网络祭祀进行恶搞、抹黑或攻击他人,不得传播歪曲历史、诋毁英烈、低俗庸俗或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。
07 强化监督执法
昆明市将加强殡葬领域市场监管,对违反殡葬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。例如,在禁止区域内新建公墓的,将处以1000元至3000元罚款。
对于制造、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行为,将责令停止制造、销售,可以并处制造、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。
制造、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,将予以没收,可以并处制造、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。
昆明市殡葬管理新规的实施,将逐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,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。
随着殡葬设施专项规划的出台,昆明市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服务优质的殡葬设施网络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。
绿色、文明、节俭的殡葬理念将深入人心,引领昆明市民迈向更加文明、现代的殡葬方式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

咨询热线